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2000年由T. Notomi等人研发出来的一种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它的特点是能够在恒温条件下完成对DN**段的扩增,从而实现基因检测的目的。这篇文章通过卡通的表现方式来解析LAMP的扩增原理。
01 DNA及其扩增的几个基本规则
图1:DNA双链和正负链通过氢键(虚线)结合,1234都是链中任意的序列
2.1临床检查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看看LAMP是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完成等温扩增。与大多数叙述LAMP的文章不同,本文直接从LAMP扩增最关键的“哑铃型”核酸入手,将它作为起点,来分解LAMP的扩增原理。笔者自制了反应过程中的中间结构(.5与.75结构)以帮助理解。 这个“哑铃型”核酸就是刚才见过的自带双环结构的DNA,它的两端可以自身配对,这种结构恰恰就自带引物结构,提供扩增的起始位点(图5)。 图6 结构(2)→(3):(2.5)随着下方链的扩增、上方的链会逐渐解离, 并在解离完成后自身形成环结构
图2:DNA一级序列通过互补配对形成二级结构
图3 引物、DNA聚合酶和扩增方向(√符号示意)
图4 Bst聚合酶的链置换活性
02“哑铃型”核酸结构开始的LAMP扩增
图5 哑铃型核酸以自身为模板的扩增(1)→(2)
LAMP中并不是没有引物,但它的引物有双重作用,其中之一就是与结构(2)中存在的单环结合完成扩增形成结构(3)(图6)。
结构(3)自身又自带引物,可以扩增为结构(4)(图7)。在结构(4)产生的同时,也会释放出一条结构(4*),它也是可以形成哑铃型结构核酸分子,从而可以同步独立完成从结构(1)~结构(4)的扩增。
图7 结构(3)→(4),并形成一个新的哑铃结构分子
结构(4)上的单环又可以和体系中的另一个引物结合,形成结构(5)(图8)。以此类推,之后的结构会变得较为复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T. Notomi等人发表的原文献插图。相信有本文的引导,看懂他们的插图应该不成问题。
哑铃型结构的DNA每进行3次扩增就会额外形成一个新的哑铃型结构,且原结构会继续延长,最后形成若干首尾相连的“菜花型”结构,并在此过程中同时产生新的可以独立扩增的额外模板,目标DNA会指数扩增到检测限。
由此可见,LAMP扩增的最终产物是一堆长短不一的混合物,这注定了LAMP只能用于检测,而不能用于基因克隆。但LAMP扩增使用到4~6个引物,大大增加了扩增的特异性。更多的应用可以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简介一文中阅读。
图8 结构(4)→(5)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看图9参考):上面说到,图6和图8中出现的引物1和2有双重的作用,那么它们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在任意DNA序列上构建出最为关键的哑铃型结构,这是怎么实现的呢?有了它,几乎任意DNA序列都可以用LAMP的方法来扩增了。
图9 任意DNA序列+引物→哑铃型结构
附:可使用到的耐思产品
PCR管
移液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