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G 通道在心室复极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功能异常与延迟复极化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密切相关。hERG通道负责介导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对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至关重要。当 hERG通道受到抑制时,IKr 电流减小,导致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进而引发一系列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事件。
延迟复极化本身并不一定会导致心律失常,但过度的复极化延迟可能通过两种方式引发TdP。首先,细胞水平上,过度延长的动作电位可能导致早期后除极化(EADs)。EADs 通常发生在动作电位的下降相,与 L 型钙通道的重新开放有关。其次,组织水平上,IKr 的抑制可加剧心室壁各层之间的复极化离散度(TDR),从而增加心律失常的基质。TDR 的增加导致组织复极化不均匀,为折返性心律失常提供了条件。
许多药物因抑制hERG通道而具有诱导TdP的风险。这些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抗组胺药、抗生素和抗精神病药等。例如,抗组胺药特非那定和抗精神病药噻吨类药物均因hERG通道抑制而导致QT间期延长和TdP。此外,某些药物可能通过影响hERG通道的亚基转运来间接抑制其功能,如三氧化二砷和五脒。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对hERG通道的抑制作用进行评估是早期心脏安全性筛选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hERG通道的抑制与TdP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并非所有抑制hERG的药物都会引发TdP。因此,除了评估药物对hERG通道的抑制作用外,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治疗血浆浓度、药物代谢和活性代谢物、药物对其他心脏离子通道的影响等。
总之,hERG 通道在心脏复极化中的关键作用使其成为药物研发过程中心脏安全性评估的重要靶点。通过深入理解药物与hERG通道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预防药物诱导的 TdP 风险。
爱思益普电生理团队构建了hERG通道的膜片钳检测方法,具有丰富的药物筛选经验。